荣县双古镇黄家坝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关工委主任邹先德,今年56岁,1981年当兵入伍,1984年退伍回乡,1986年就安排担任黄家坝村干部,一干就是30多年,而且担任党支部书记已经20多年,四年前又兼任着双古镇敬老院的院长。就是这样一位村干部,他的心里除了装着全村老百姓和敬老院的70多名五保老人外,重点还想着村里村外的留守儿童、“五失”青少年和困境儿童。
本村七组8岁的留守儿童李佳琳,父亲外出打工,母亲出走无音讯,由其奶奶照顾,家庭生活十分困难,邹先德经常去关心照顾,积极作工作纳入低保。五组14岁的留守儿童朱美慧,父亲4年前患肝癌病逝后,母亲出走无音讯,奶奶又病魔缠身,读书、生活都十分困难。他自已送衣送钱,做工作协调及时纳入低保,他又找原镇人大主席朱钰联系,帮助小美慧,朱钰一对一结对帮扶,帮扶中与小女孩建立了很深的感情,接收朱美慧为干女儿,把她送到荣中读书,每月除开支生活费外还给予小美慧一、两百元的零用钱。九组非婚困境儿童刘雨露才7岁,父亲患肝癌失去劳动能力,由于是非婚生育,其母亲生下她后就出走无音讯,为了帮助小雨露,邹先德奔走相告,首先想办法帮助他落实户籍上了户口,又协调把她家纳入农村低保,又送她去富北小学读书。十组9岁的困境儿童李友林,在双古小学读书,父亲外出打工,母亲吉拉吉乌彝族人,又患有间隙精神病,邹先德要经常去她家了解情况,帮助纳入低保,还时不时地送李友林几十或百把元的零用钱 。
更为突出的是,邹先德帮助两个难以管教的儿童转化成了好少年。一个是烟坡村4组的李林忠、一个是本村二组黄苛华,两人今年都已经16岁。李林忠为非婚之子,头上还有一个姐姐,出生不久,母亲病逝了,他父亲是个混混,惯偷,从不管教他们,姐姐被好心人领养。,李林忠没人管教也慢慢学坏了,逃学不回家,小偷小摸成性,被学校开除,一直在外漂泊,多次被救助站收留又送回。回来没几天又跑了。就在四年前邹先德担任了敬老院院长后,2016年,救助站又一次把李林忠送到双古镇政府,由于他无家可归,政府就派人送他到敬老院,交给邹先德教管。邹先德在李林忠身上费尽了心血,首先把他偷窃的弹簧刀没收了,给他洗澡理发换上了新衣服,从此把他当做自己的亲儿子“关心、管教”起来。经常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,交心谈心。到处找学校帮他重新复学,由于李林忠父子俩是当地有名的不好管的人,任何哪个学校都不接收他复学,因为他也是已经多次被学校开除了的。邹先德只好让他留在敬老院生活。当邹先德要去开会和做村上的工作时,就安排李林忠手牵着敬老院一个眼睛不怎么好的老人散步,邹主任还安排李林忠负责敬老院的环境治安工作。每天工作再忙,晚上也要去找李林忠交谈,生怕他不好好在敬老院呆着,又旧病复发,外出漂流。就这样通过半年多的努力,发现李林忠慢慢学乖了,往好处变了,没有再往外跑了。邹先德又找来他的姐姐一起帮助他,同时还到处打听,把他在重庆的姑妈找来,让他姑妈带他到重庆生活一段时间,帮助他改掉坏习惯。并且还同他姑妈签订了协议书,说是如果还是教育不好,就再送回敬老院来交给邹先德管教。李林忠已经跟他姑妈到重庆好几个月了,邹先德从没忘记经常打电话了解他的变化情况,现场,邹主任还亲自打电话问了,听他姑妈说,现在李林忠完全变了一个人,虽然现在还不到就业年龄,没有去上班,但他现在不会再到处流串了,在重庆他姑妈家,每天就在家里不外出,还要帮助做家务,他姑妈非常感谢邹先德,还说什么时候还要专程来看望感谢邹主任。原与李林忠一起游荡的本村2组16岁困境儿童黄苛华,因为黄苛华也是非婚之子,父亲是残疾人,母亲生下他后就出走不知去向。家里无人管教,因此黄苛华曾经常和李林忠一起小偷小摸,到处乱跑。当了解这个情况后,邹先德就赶快去找黄苛华交谈,当了解到他家生活很困难,就马上想办法帮助纳入了农村低保,知道他吃水有困难时,就组织大家帮助打水池,解决了吃水问题,他家住在滑坡地带,邹主任就经常去他家,观察地理状况,交待注意安全。有了邹主任的关心,又隔断了与李林忠的来往,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长,这个娃娃也慢慢变好了。邹主任还帮助联系送他去荣县职高读书,据学校反应,成绩、表现良好,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已经改正。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,两个无法管教的留守儿童在邹先德的关爱下,完全改邪归正,正往好的方向发展。
邹先德关心帮扶“五失”、困境青少年的事迹不胜枚举。他常说“这是我们关工委应尽的责任”。